泰亚赛福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为什么要构建国家水网

为什么要构建国家水网

2021/9/26   点击:199

当前,需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严重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全国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2。尤其是,全国大部分城市群、能源基地、粮食主产区位于水资源紧缺地区,其中水资源禀赋较差的北方地区以占全国19%的水资源量,支撑46%的人口、63%的耕地和45%的经济总量。水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短缺的产品、制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安全问题。

截图未命名0812102019 



面对我国可能出现的水资源全局性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决策建设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初步构建了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南水北调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支持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沿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水资源是其中重要的承载和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跨流域、跨区域科学配置,全面增强我国水资源统筹调控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水安全保障的必然选择。

国家水网工程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工程,需超前谋划,解决国家水网工程的规划问题,指导工程科学建设;系统统筹,解决国家水网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推进工程顺利实施;坚持原则,解决国家水网工程生态安全问题,确保工程可持续运行。

科学规划国家水网工程规模和布局。坚持节水优先,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充分挖掘黄淮海流域等缺水地区的节水潜力,合理确定需调水量,既满足受水区长远发展的用水需求,也坚决避免敞口用水、过度调水。坚持空间均衡,充分考虑水源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有效保障河湖生态环境需水,在技术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科学确定水源区可调水量。准确把握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优化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规模和战略安排,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统筹水网“大动脉”与“毛细血管”建设并举,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

建立国家水网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良性机制。坚持系统治理,统筹水源区和受水区,兼顾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上地下之间的关系,系统构建国家水网,全面提升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河湖生态保护能力、水资源战略储备能力、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统筹解决新老水问题。坚持两手发力,发挥政府与市场各自优势,在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投融资机制、建设运营体制机制、补偿机制等体制机制上持续创新,保障国家水网工程的顺利建设和良性运行。

以国家水网工程建设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是国家水网工程建设的前提,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和生态水量保障,持续抓好跨流域调水工程输水沿线区与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调水工程的科学生态观,以水源区的生态安全为前提,充分遵循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属性,消减调水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提高调水工程生态效益、降低调水工程生态风险,全方位全过程推行国家水网工程的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设、绿色运行,以最小的生态影响实现最大的工程效益。

相关新闻

红外热像仪在检查蒸汽系统中的应用
一般而言,蒸汽是传递热能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从水产生蒸汽所需的潜热相当大,并且蒸汽易于在加压管道中流动,能够以可控制的成本来输送能量。在蒸汽到达使用位置之后,它会把潜热释放给周围环境或过程,本身冷凝为水,必须返回到锅炉再转化为蒸汽。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泰亚赛福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泰亚赛福,转载请注明“来源:泰亚赛福官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特价促销